宅男健康退化的7大猜想

医网微信 扫一扫

微信号:ewsos1
手机扫一扫
关注医网官方微信
随时关注健康

医网摘要:要说男人最害怕什么词,“肾虚”恐怕是其中之一。现如今,满世界的广告都在宣传“十男九虚”、“肾虚就要补肾”,使不少疲于生计的中年人,只要有点腰膝酸软的症状,就把它归罪于“肾虚”,有些人甚至四处搜寻补肾保健品。

  要说男人最害怕什么词,“肾虚”恐怕是其中之一。现如今,满世界的广告都在宣传“十男九虚”、“肾虚就要补肾”,使不少疲于生计的中年人,只要有点腰膝酸软的症状,就把它归罪于“肾虚”,有些人甚至四处搜寻补肾保健品。

  在“两会”上,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院士也曾批评补肾壮阳药,他亲自买下两款壮阳药送检后发现,其中伟哥成分大幅超标。“有些药品含有激素,病人吃两三年后,骨头碎了、断了,很惨啊!”是否真有那么多人肾虚?《生命时报》记者在一番调查后发现,肾虚已成为不良商家逐利的幌子,补肾同样被夸大成风。

  “你肾虚了吧?”

  饭桌上,小陈多喝了点啤酒,两小时内已经是第5次想去方便了。他趁着空儿,备感“羞愧”地再度起身,不知道哪位来了句:哥们儿,又去?你肾虚了吧?该补补了!随后,便是一阵哄堂大笑。其实,这是很多人,尤其是男性在饭桌上常遇到的事。记者随机调查时也发现,20个男性中,有14个怀疑自己肾虚,原因是出现过腰膝酸软、尿频、出汗、怕冷等自认为肾虚的症状,其中只有一人看过医生,并被诊断为肾阴虚。调查中,几乎所有人认为,补肾非常重要,年龄偏大的两位还购买了补肾保健品。

  记着走访几家药店后发现,补肾类产品种类繁多,不少都贴有OTC(非处方药)的标签,有些宣传海报上,“肾虚”二字更是被醒目标出。一些推销员还会指着产品对消费者介绍:“这些都是补药,就算没肾亏吃了也好。不管男女老少,都得补肾。”上世纪90年代,“十男九虚”概念的宣传,使男人对补肾投入了持久的热情。大大小小的制药企业、保健品厂家都将此看成一个充满机会的市场。而如今,“壮阳”、“肾虚”的概念几乎被做烂,出于“圈钱”的目的,对“性福”的暗喻,“几分钟见效”、“一粒就XX”的广告充斥着人们的眼球。据估计,中国补肾类市场容量超过百亿,虽然近年来快速增长,依然没有达到市场容量的一半。

  现在,以中老年男性为目标的补肾类保健品,已成为保健品市场的“第四大主流”,与主攻中青年女性的“减肥美容”类、主攻学生和家长的“提高智力”类及主攻老年人的“延年益寿”类形成保健品市场的主打。这引起了很多专家的关注,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张国玺教授就表示:“中医肾虚的概念已被不少企业当成幌子,他们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,打着肾虚的招牌,把中医的名声也给搞坏了!”

  肾虚的四大误区

  “国人对肾虚的关注度很高,但真正了解肾虚的人并不多。”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、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主任委员张其成遗憾地告诉《生命时报》记者。肾虚几乎成了一个框,有点什么症状就往里面装。综合分析来看,老百姓对肾虚主要存在四大误区。

  性功能下降就得补肾。这是不少觉得下半身“不行了”的人的潜在逻辑,也可以说是危害最大的误区。在湖北省中医院肾病内科主任、国家重点中医肾病专科主任王小琴教授的门诊中,经常碰到令她哭笑不得的病人:“一些本应去男科的病人,误以为自己得了肾虚,跑到我们肾病专科来。”实际上,北京中医药大学一项针对 700多名ED患者的调查显示,只有32.9%的人是因肾虚引起的。如果随意在街边成人用品店购买壮阳药,会加剧病情的发展。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、中华性学会理事何清湖教授就曾接诊过这样的病人,起初感觉性爱时力不从心、尿频、小便不干净,就以为是阴虚、ED了,乱补壮阳药后病情加重,出现小便灼热、尿道有疼痛感等症状,反而延误了治疗

  有点症状就担心肾虚。很多人一遇到出汗多、频繁如厕、腰膝酸软、性欲下降等症状,就怀疑自己肾虚了。何清湖教授对此表示,实际上,中医讲的肾虚是一个症候群的概念,它有包括上述在内的很多种症状,但并不是说只要出现这些症状就是肾虚。判断是否是肾虚需要经过望闻问切“四诊和参”,全面分析之后才能定夺。拿出汗来说,肾虚、胃气虚弱、湿热不清、寒邪入内等都会导致。而且,除了肾虚之外,你可能还合并有更严重的其他症状,如果只把眼睛盯在肾虚上而忽视了其他的,就可能贻误病情。

  肾虚就是肾出了问题。“很多病人一听说是肾虚,就如临大敌,以为自己得了大病,性能力肯定也是不行了。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。”王小琴说,中医的肾虚与西医的肾病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。肾虚并不等于肾病,也不等于ED。它几乎是每个人必然会经历的阶段,是人衰老过程中一个必然现象。

  不分肾阴虚、肾阳虚,乱补一气。中医有着和西医完全不同的体系,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因人而异。张其成说,肾虚又主要分为肾阳虚、肾阴虚,分型不同,治疗的原则也不同。市场上的产品多数是针对肾阳虚的,对于肾阴虚的人来讲,吃了不仅没有作用,还会出现一些副作用,或加重病情。即便是经典的六味地黄丸,也不是对所有人都适用的。


本文来源: http://man.ew86.com/a/20110816/382936.html
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

责任编辑:李晔

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

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